创新 · 爱人
我们崇尚科学精神与儒家文化的融合
在贵州,磷矿资源储量大,磷化工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,但也曾面临着一个行业痛点:磷石膏堆存所带来的环境风险和安全风险。
2018年,贵州探索实施磷石膏“以渣定产”,将磷石膏消纳量与产品生产量挂钩,倒逼企业减少磷石膏堆存,促进磷化工产业绿色、创新、集约、高效发展。
“2020年首次实现年度产消平衡,有效遏制了磷石膏堆存量的增长势头。”贵州省生态环境厅厅长杨同光说,“以渣定产”实施3年来,磷石膏综合利用难题逐步被破解,环境负担已变为产业资源,乌江、清水江等流域磷污染治理取得显著成效。
这只是贵州坚持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的一个缩影。2020年,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4.5%,增速连续10年位居全国前列;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,森林覆盖率从2011年的41.5%提高到2020年的60%。
在后发赶超的路上,贵州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,完成30多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重点任务,取得生态损害赔偿等一批试验成果,将大数据、高端制造、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打造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。
贵州素有“西南煤海”之称。然而,喀斯特地貌让贵州煤层赋存条件复杂,煤矿难以实现机械化开采,导致贵州煤炭行业一度面临技术水平低、生产效率低、安全水平低等难题。
从2017年起,贵州每年投入10亿元支持煤矿智能化机械化升级改造。一些公司抓住这个机遇,建成了智能化综采工作面和矿井综合信息化管控平台。如今,轻轻摁下启动按钮,采煤机就会进入“无人驾驶”状态,煤矿日产量也大幅提高。
近年来,贵州把大数据作为产业创新、转型升级的战略选择,坚持传统产业提升和新兴产业培育“两条腿”走新路,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拓展应用场景,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与新旧动能转换。基础能源、现代化工、先进装备制造等十大工业产业转型升级迈出新步伐,成为名副其实的“千亿级产业”。“数字经济中融合部分占比达91.2%,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已成为贵州转型升级新引擎。”贵州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副局长胡建华说,2020年,贵州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0%左右,增速已连续五年居全国第一位。
1月13日,一部名为《看万山红遍》的电视剧,在铜仁市万山区朱砂古镇举行开机仪式。该剧以真实故事为原型,讲述了万山区从资源枯竭到重新崛起的蝶变历程。
从“卖资源”到“卖风景”,万山区如期实现脱贫摘帽,2020年全区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5547元、11374元,较2013年分别提高了80%、125%。
在贵州,尝到绿色发展甜头的不只万山区。“过去五年,旅游业成为贵州历史上增长最快的产业、处于增速最快的时期。”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吴大华表示,生态是贵州旅游发展的最亮丽底色,旅游是将生态优势转为发展优势的最合适的路径。
受交通、资金等多重因素影响,贵州农村产业“小、散、弱”的特征较为突出。贵州念好农业“山字经”,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,茶叶、食用菌、蔬菜、生态渔业等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发展壮大。2020年,全省新增37个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,绿色食品认证企业累计达239家,认证面积113.69万亩。
文章来源:《人民日报》(2021年02月04日第10版)
责任编辑/李 梅
版式编辑/张 婕
END